五年间,科创板上市公司扩容至573家,市值合计高达5.50万亿元,IPO募资总额高达9,122亿元,逼近万亿规模。
2019年7月22日,科创板开市,首批25家公司上市。
截至2024年7月21日,科创板迎来开市五周年,IPO成功发行数量共计573家,首发募资额累计达9,122亿元。
第一:中信证券(79家)
第二:海通证券(56家)
第三:中信建投证券(55家)
第四:中金公司(52家)
第五:华泰联合证券(48家)
第一:中信证券(1,596亿元)
第二:中金公司(1,570亿元)
第三:海通证券(1,299亿元)
第四:中信建投证券(883亿元)
第五:华泰联合证券(589亿元)
2019年3月22日,科创板迎来首批申报受理企业,共计9家。截至2024年7月21日,五年来科创板受理IPO企业共计943家,撤否企业共计319家。
具体各年数据来看,2019年共计受理205家,撤否26家。进入2020年,科创板迎来受理高峰,高达327家获受理,撤否44家。2021年科创板IPO受理家数开始下降,177家获受理,较2020年下降46%;撤否家数却创下历史高峰,高达90家终止。2022年新增受理159家,撤否40家。2023年新增受理74家,撤否61家。
2024年(截至7月21日)仅新增受理1家,撤否58家。
截至7月17日,科创板IPO企业共计41家,其中,选择“科创板标准1”有24家,选择“科创板标准2”有3家,选择“科创板标准4”有4家,选择“科创板标准5”有7家,其他标准有3家。
2.1.1发行人申请在本所科创板上市,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:
(一)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,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,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,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;
(二)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,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,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%;
(三)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,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,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;
(四)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,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;
(五)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,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,市场空间大,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,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。
本条所称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为准,所称净利润、营业收入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指经审计的数值。
从选择“科创板标准1”的24家企业净利润区间来看,净利润过亿的有8家,占比33%。剩余16家企业中,各净利润区间的排队家数差异不大。